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特写|华东一80后牧者的服事路:从农村到城市牧会中的破碎、成长、困惑与感悟

作者: 田玖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2月26日 12:07 |
播放

笔者按:最近一段时间,接触了一些80后牧者和80后师母。80后牧者虽然没有70后、60后等老一辈牧者经历那么多的贫穷和心酸的“创业”路,但是他们肩上也承担了非常艰巨的“守业”和“拓展”的重任。

事奉初期发现服事与自己的想象不太一样 

80后牧者颖杰(化名)弟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小时候在中原农村跟着家里人信仰。颖杰弟兄有过一年工作经历,但是工作期间总是想要寻找人生的意义,后来在母亲的建议下去读了神学。

2008年神学毕业之后,颖杰弟兄在一个东南经济发达的小城市服事教会一直到现在。期间颖杰弟兄没有停止过学习,为了更好地服事,他又陆续报名学习了一些圣经函授课程,网络神学课程等。

颖杰弟兄坦言自己在牧养中遇到过挫折,流过泪,也有感受到极度委屈的时候。尤其在初期服事过程中颖杰弟兄发现传道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在神学院所学的知识是有差距的,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差距。

颖杰弟兄在服事中认识到,城市牧养不同于老家农村教会,在农村,信徒很简单,聚会就是喜乐地聚在一起唱诗读经,听传道人分享话语,之后热热闹闹地散会并期待下一次聚会。“而在城市教会里,信徒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不一样,相对比较复杂,传道人不仅是传道牧养,还要处理关系问题,还需要学习教会管理,思考教会开拓、神学教义等等问题。”

在服事初期,颖杰弟兄带过另外一个小型教会,因为同工与会友之间发生了矛盾,最后矛头指向自己,同工因为失去了安全感而离开,教会差点散掉。那段时间,颖杰弟兄为此流泪祷告。后来他意识到教会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同工和信徒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的时候需要及时回应和解决,否则就会出现误解和矛盾。 

他意识到教会的管理出现了问题,于是开始学习教会管理制度。颖杰弟兄跟一些资深牧者学习,听牧者的讲道,也读很多书,一路摸索。

神学教义和教会管理都需要学习

在学习中,颖杰弟兄意识到,教义和建制是教会的两根柱子,具有稳固教会的功用。

颖杰弟兄解释到:“在神学院期间更多是以学习圣经书卷为主,那个时候神学资源不是很丰富,在神学和教义方面接触比较少,因此相对来说,自己缺乏开扩的视角。”

因为教会出现了问题,颖杰弟兄努力学习不断摸索,在神学教义、管理模式、牧养体系、门徒培训等各方面都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体系和稳定的架构。

目前颖杰弟兄带领的教会比较稳定,同工和信徒都稳固成长。教会里有十几名认真负责的同工(小组长)一起参与服事,同工们都是尽心尽力。目前他固定的事奉是主日和同工培训。他认为这得益于教会建立了教会章程和管理制度、牧养培训体系,以及确定了明确的教义,在他看来,确立教义之后教会就有了方向。

老一辈和新一辈衔接中的张力

此外,颖杰弟兄表示在确定教会的教义、制定管理制度、开展事工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利的。因为老一辈传道人刚开始是极力反对的。颖杰弟兄提醒新一代领袖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谦卑,避免跟老一辈领袖争执。他很感谢上帝的恩典,当时处理的方式比较温和。只是默默地做,等到长辈牧者看到事工有果效的时候,态度慢慢就转变了。

颖杰弟兄认为老一辈和新一辈衔接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处理不好,对教会的破坏性是很大的。因为的确在有些教会中,老一辈传道人对新的管理体制、教义等问题的改变是根本接受不了的。 

回首走过的路,虽然很多困难和挑战,但颖杰弟兄认为这也是塑造一个传道人成熟的过程。 

成长在变革的年代种下更新的种子

作为新一辈教会领袖敢于在教会中作出变革并取得果效,跟颖杰弟兄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他亲眼看到农村教会是怎么发展到城市中的,相信这也是上帝对他的特别的带领。

颖杰弟兄分享小时候感受到的教会:“那个时候福音在我们村还是小众化的,信仰跟生活比较密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分得很清楚,爱上帝就不能爱世界。牧者认为基督徒不能到世界打工赚钱。那时候觉得穷是属灵,一个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没关系,因为都是“世上的小学”。姊妹如果爱打扮,穿高跟鞋等都会被认为是学外邦人。”

“改变是我家里要供我跟姐姐上学,家里很穷,种地也没多少收入,为了增加收入母亲养猪,但是付上学费也所剩无几。母亲在老家教会有读经敬拜的服事,牧者不希望我母亲外出打工。那时候打工还是很难的,人们外出打工也不顺利,如果信徒出去了经历了不顺回来,就会被认为是被上帝管教了。”

“改革开放后出现打工潮,在亲戚的介绍下,我父母先后于1999年、2000年来到城市打工。出去之后我妈妈就想找聚会的地方,但是找不到。就跟老家同工联系,说,‘我在这里传了几个福音,但是没有教会,你们能不能来这里给我们讲道?’老家的牧者听到这,想法就有些改变了,他们突然发现:你们出去不是贪爱世界,还可以把福音种子带出去!就有人开始陆续被派到城市服事。”

据颖杰弟兄所知,那段时间,不只是本地教会这样,其他教会也是一样,各地都有一些外出打工的基督徒,慢慢把福音带出去,然后就有了差遣工人去不同城市。“民工潮带动城市福音和城市教会的发展,这是被动的,但是回头看是上帝有预备。曾经相对保守的牧者也意识到要把福音传出去,不是停留在农村,大家一起喜乐生活就够了。福音的传播从同文化到近文化到跨文化,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上帝的工作。” 

在颖杰弟兄看来,那个年代教会的圣俗二分很鲜明,的确有不好的,因为“分别为圣”给不信的人带来误解,觉得你怪怪的,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一样。但是颖杰弟兄认为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那时候,我母亲他们的信仰非常热忱,非常有爱心,比如家里只有一斗米,如果有传道人或穷人来,那他们就真的会把这一斗米用来接待。他们非常爱主,不怕人讥笑,这是今天很多人缺少的。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常常聚会到很晚,回来的时候她推着自行车,带我和我姐姐,没有路灯,走在空旷的土地边上,回来的路上,我几乎都是睡着的状态。母亲是我的榜样,她对我影响很大,她的信仰激励了我。”

面对经济单纯摆上,不要忧虑

问到传道人都会遇到的经济难题,颖杰弟兄谈到:“这几年感谢上帝的恩典,随着弟兄姊妹信仰的成熟和稳定,能够供应房租,供应传道人的生活。”

但是,颖杰弟兄表示经济问题并不是自己考虑的事情,“我们本身也不是为了供应事奉的,就是单纯去服事。服事的初期,也没有想到会拿到教会的供应。因为我的父母是基督徒,他们对我的服事全力支持。后来教会牧者也考虑给生活补贴,有时候充足,有时候缺乏,或丰富或缺乏,都有得胜的秘诀。”

“我们需要预备好心志,充足的时候感谢,缺乏的时候也能忍受,我们随时仰望上帝,缺乏的时候也没有刻意祷告,但是发现上帝都有供应。”

夫妻同心服事,教会和育儿都要抓

颖杰弟兄的妻子是他的神学院同学。两个人在教会里搭配服事,师母除了有讲道服事,还有司琴服事,也去培养敬拜人员。“我们两个配搭起来很和谐。一般我处理神学教义问题,她负责辅导。探访的话,我可能跟弟兄一起探访,她跟姐妹去探访,如果遇到异性,我们两个一起探访。”

关于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颖杰弟兄夫妻二人会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心理、情感的健康。两个人会轮流陪伴和照顾孩子的学习,孩子目前心理和情感还都比较健康。颖杰弟兄也感谢同工们被培养起来,担当了很多,自己也轻松了一些。

目前的困惑:走大教会还是小教会路线? 

虽然教会稳定发展,同工们也比较给力,但是作为牧者,颖杰弟兄对于教会该走什么路线也有困惑。

跟很多教会一样,目前教会更多是小组为单位活动。颖杰弟兄认为小型聚会有好处,更精准,团契、爱的氛围更好。但是大型聚会仪式感神圣性更强、对上帝的崇拜感更强。大教会、小教会各有不同。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主日有集体大型的崇拜,周间有小组、小型的团契。

传道人充电和退修的重要性

颖杰弟兄自己神学毕业服事到现在没有间断过学习。他认为传道人需要有退修的时间,最好是一季度一次,一次有五天的休息,让身体和心灵得安息。颖杰弟兄强调,除了平时的神学装备之外,传道人一定要注重内在生命的建造、与主的关系。

因为事奉中难免会疲惫枯干,没有动力,所以颖杰弟兄认为传道人需要回到上帝面前,学习正统的灵修传统,建立稳定的灵修生活,从主那里获得力量。颖杰弟兄这样主张,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实践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